2015年12月13日

天海祐希的中轉站



我個人很喜歡「偽裝的夫婦」,這劇對天海來說(就用我不仔細的態度plus一段日子的觀劇經驗而言),有兩個很重要的突破位。

1.從「女優」到「役者」

天海之前從訪問中就說她希望成為「役者」而非「俳優」,雖然一般來說兩者都解作演員的意思,但前者而言,有點是指演員把自己的靈魂抽出讓角色灌注在裏面,後者則相反,讓角色有該演員的獨特味道(很有興趣了解詳情的人可參考西田敏行的俳優役者論)。

對天海而言,從女優到役者的進化論中(只是根據她的願望,並不是覺得役者比俳優高崇),最高的牆壁是觀眾對其「女優」角色,特別賣帳(無論收視或入坑指數皆是)。如果以商業角度考量,一直維持這種狀態也不為過。

所以有膽量給天海嘗試挑戰不同風格、跟她給人的刻板印象有差距、還要拿著大聲公說「我就是要她挑戰不一樣的角色」的腳本家,實在很少。(所以要給遊川跪拜?)而如果有這樣的評價,例如「嘉門ヒロ的表情轉換很有趣」,這個價值遠比「嘉門ヒロ很女王很像天海啊」高太多了。

嗯,從偽裝中,是嗅到點役者味了。



其實當年「演歌的女王」也不失為一個「脫俳優味」的機會,但故事實在......(還是不要在別人傷口上灑鹽好了)
 
2. 從「單元劇」到「連續劇」
 
演員與劇本永遠都是並肩作戰的盟友關係。個人覺得天海近年接劇的垢病是劇本的單調性,這十年八載真的收太多「單元性成份過高」的劇本(已將地雷劇本撇開不談),這種劇本強烈地依靠演員間的火花產生趣味、突出演員的個人風格、偏愛選用guest保持劇集的新鮮度,但帶來代價是嚴重失去戲劇的初心:連貫性、劇本本身的質素和讓觀眾有長期追棒的動力。長期對於演員的演技表演發展而言(雖然看不出是48,但她年紀真的不輕了...煙),絕不是一個正面的景象。
 
觀眾能在短短的一小時能感受到演員的實力、多元嗎?請體諒除了忠飯外,純粹看戲的觀眾可會仔細看出天海在演繹大澤繪里子(boss, 2009 and 2011 和真壁有希子(緊急取調室, 2014)有什麼改變嗎?答案是成疑的。
 
OS: 有啦一個長髮一個短髮...有為藝術作犧牲這樣)

所以,很多人說,「天海=女王=女強人」,或甚至「天海還是演女強人就好」,並非無因,就是長年累月接了這些不太健康的劇本導致。OS: 也有可能天海私下欠下富士太多債務所以要以劇還債?富士的劇本質量尤其不健康...也是個人覺得天海有一段日子卡在「俳優」這個位置的主因。
「偽裝的夫婦」對演員最大的體貼是利用大量空間(文字、說話態度、甚至衣著等等細節),去述說角色的變化,用十集的時間、以輕鬆的情節、夠力的連貫性,說明一個爆炸性(爭議性)的話題,並且善用「內心的小劇場」去擴大演員演技的張力,觀眾才不容易離席散去。



這次的嘉門ヒロ真的就像個洋蔥一樣,要一直剝開它的皮,而玩味的是,你無法預知遊川將這個洋蔥的厚度設定到「多厚」,直到大結局,才知道這個洋蔥「又厚又老練(我這樣毒舌的飯難怪每次都抽不到票...攤手)」

這劇完畢後,比任何一次更真心期待她的next one.
 
後記:其實看天海的日劇已有一段日子,基本上整劇吞完後,仍有動力寫一些感想的次數,實在是寡寡可數(通常只有第一集的觀感,然後到此為止)。這次決心一寫,是因為偽裝有讓我每週「這次葫蘆賣什麼藥呢...」的期待,重拾以前追劇的小激動(eg.女王的教室)。另外,劇本的討論度和完成度很到位(大結局在第八集的話可能罵聲會更少一點),戲劇本身也非常值得推介就是......

如果你能接受遊川「突然變異風格」的話,這劇就更好服用了。因為,他一說強調自己是作家不是寫手,甚至破壞自己的劇本,去表達他老人家的思想,而且絕不會迎合大眾口味而走。